“大考”在即,京津冀大气污染2020年秋冬治理有了新方向
2020年10月10日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计划今年要完成。“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等目标。“大考”在即,生态环境部在会议中对此回应,“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
据悉, 近年来通过2000多名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努力,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构建了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

科技支撑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了整治,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城市建成区内的燃煤锅炉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燃煤电厂也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数据显示,经过三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2.7%;平均重污染天由37.4天下降到14.1天,下降了62%。
除此之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有汾渭平原累计完成了农村散煤治理1800多万户,京津冀铁路货运量去年同比增长了26.2%,空气预报准确率接近了100%。
虽然成效显著,但PM2.5浓度与一些国家仍存在差距,另一方面,臭氧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京津冀秋冬重污染成因明确
由于取暖的原因,秋冬季会比平时额外增加大约30%的排放量。
对症下药的前提是找准“病因”。通过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路径进一步清晰。
研究表明,造成京津冀秋冬大气重污染主要有4大原因: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的50%以上;
二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高;
三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了区域环境容量大幅降低;
四是区域传输对PM2.5影响显著。

2020年秋冬大气治理方向已明
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上取得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优化调整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4结构的正确性,接下来的治理,我国仍以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重点,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
在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中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6%、17%和16%。
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泥行业。
下一步京津冀大气治理还将重点针对人为排放,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还要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为重点,实施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在各地区以差异化、精细化的管控为导向,并扩大联防联控范围。
早在4月份,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将拓宽、拓展重点行业,从15个行业拓宽到39个行业,将有300多家龙头企业,100多个行业协会都参与进来。
综上来看,面对即将开展的京津冀秋冬重污染天气治理,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资讯- 发改委: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 2024年09月27日
- 家电“以旧换新”后,旧的去哪儿了? 2024年09月26日
-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2024年09月25日
- 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2024年09月24日
- 各地最新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利好,建议收藏! 2024年09月23日
-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09月12日
- 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实施细则发布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09月10日
- 从全球来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24年0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