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在沪隆重召开

2021年01月11日

1月8日-9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办、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卓钢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先生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区长高香女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副会长蔡进先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副会长 、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西本新干线CEO虞钢先生,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先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先生、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先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卓尔智联集团总裁齐志平等嘉宾受邀出席会议,并共同见证了同期举办的“西本新干线优质商品(钢材)认证品牌”授牌发布仪式。

步入202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在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的重要历史时刻,我国钢铁物流行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做好钢铁物流“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推进钢铁物流行业数字化、智慧化创新发展新格局,对于支撑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届论坛以“重构产业新格局·数字链通新经济”为主题,以探讨新发展格局中钢铁物流产业数智化提质升级模式为焦点,论坛汇聚了主管政府、协会领导和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大宗商品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钢铁行业生产、物流、仓储、金融和基建等产业链企业代表600余人,为我国钢铁物流供应链交易模式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融合新兴战略发展探索新知、凝聚共识提供了一个广阔交流平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数字化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最重要的保证,也是重要的特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钢铁产业的数字化经过这几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十四五”规划要求的高端化和智能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钢铁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而创新是数字供应链的基础,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供应链发展模式都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进入“十四五”,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区长高香在为论坛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集聚了行业内一大批专家和领军企业,共同交流探讨,相信必将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加速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和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为实体经济提质赋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跨越式发展。

疫情之后,国内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仍在持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发展新格局预判,重点分析了钢铁产业市场发展情况、钢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基本方向、钢铁行业的合理化布局等内容,提倡钢铁产业要实现创新、集约化、全球化,并建议钢铁产业可向西部转移布局。蔡进表示,“十四五”规划期间,对钢铁产业来讲,是有市场发展潜力空间的。他预测我国钢铁产业“十四五”期间的新增消费量应在1.5亿吨到2亿吨。预计2020全年钢材消费量将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继续增长,消费总量超过9.7亿吨。

展望2021年全年钢铁物流市场形势,“应该会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在发言中认为,今年钢材需求有强劲增长的预期,根据我会调查发布的钢铁PMI数据分析,2021年钢铁PMI预计将回归扩张区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等分项指标都有望保持上升趋势;其次,受益于国家“六稳六保”的政策实施,受益于新基建、“双循环”的政策机遇,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推进,我国钢铁物流行业拥有丰富的多重利好政策加持。

短期来看,中国钢材消耗量仍保持高位徘徊态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前提下,必然倒逼钢铁行业能源加快转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从国内外形势来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将比其他行业压力更大,2021年我国钢铁生产企业仍然要把技术进步和重点节能技术项目应用,作为钢铁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要做的就是推动绿色布局、节能效率提升、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产业链体系,特别是未来突破新的低碳技术。


围绕“探索智慧物流新业态”、“全球宏观经济走势”、“数字贸易时代产业新机遇”和“经济大变局”等话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冯鹤林、卓尔智联集团总裁齐志平、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余长林和西本新干线特约研究员邱跃成等专家和企业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共同打造钢铁物流业增长的新动能、产业发展的新蓝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