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生物质能市场潜力 产业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

2021年03月18日


碳中和目标下,生物质能的清洁利用将迎来发展契机。据了解,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等非电利用将成为“十四五”政策和市场推动的主要方向,若实现非电利用规划目标,预计拉动社会投资约1.2万亿元,年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约3.5亿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已经成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驾马车,实现“3060”碳目标离不开生物质能。本文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利用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提升至8%左右,未来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并针对目前存在的补贴退坡等行业困境提出多方面的建议。

市场潜力引关注

据了解,我国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降低化石能源依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村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碳中和”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潜力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发电(含农林生物质、垃圾焚烧和沼气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袁爱平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投运和在建项目466个,发电规模仅次于巴西位居世界第二,为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4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952万千瓦,同比增长22.6%;全年生物质发电量13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李寅认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已经成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三驾马车,实现“3060”碳目标离不开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我国生物质资源潜力巨大,发展生物质能事关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李寅表示,生物质发电可以提供灵活、可调节、低成本的优质绿电和绿热,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现状与中国拥有的巨大生物质能源潜力非常不匹配,中国每年可能源化的农林废弃物超过9亿吨,相当于近4亿吨的标准煤,如果都用来焚烧发电,可投建3000多座生物质电厂。当前我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率非常低,每年只有近9000万吨被用来发电,因此未来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与此同时,生物质能非电利用也正在迎来政策与市场利好。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表示,若实现“十四五”非电利用规划目标,预计拉动社会投资约1.2万亿元,年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约3.5亿吨,带动100万人就业,年增加农民收入600亿元。他表示,当前生物质供暖已经有一定起色,后续政府仍需在排放标准制定、非电利用示范(试点)项目、后端奖补、绿色金融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多重挑战待破解

根据业内预计,到2030年,生物质能利用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提升至8%左右,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市场估值也会一部分倾斜至生物质能领域,未来,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但与此同时,行业目前仍然面临诸多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其中,国家补贴逐步退出带来的挑战以及由来已久的补贴拖欠问题,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袁爱平直言,“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制定的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行业拨付比例严重失衡、农林生物质发电补贴款多年拖欠导致企业运营举步维艰等问题。”对此,李寅表示认同,他指出,近15年,我国生物质能发展主要以发电利用为主,非电利用为辅,以发电为主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需要国家每年给予一定电价补贴支持,且短期内补贴无法大幅退坡,加上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缺口越来越大,补贴拖欠已成为常态。“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累计拖欠生物质发电行业补贴达470亿元。”李寅强调,“生物质能现有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当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还没有达到预期规模,产业还不够成熟,谈退坡还为时过早。”李寅表示,相对于蓬勃发展的风电、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投资热情日渐衰退,这与技术、原料收集等问题关系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力度不够。李寅认为,单纯生物质发电利用方式由于受到能源利用效率、电能附加值、可再生能源电价退坡和电力市场交易等诸多因素限制,以发售电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发展方式,在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面临巨大挑战,“十四五”期间亟须探索生物质能新的发展模式。此外,在他看来,生物质能产业目前还存在生物质能的环境、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认识不到位,以及国家重视不够、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

政策扶持是关键

为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破解当前面临的多重困境,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行业发展建言献策。袁爱平建议,财政部等相关部委,按照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以有利于促进农林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为原则,及时修订完善“通知”相关内容,应明确“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中央财政补贴年限为20年”,与风、光发电项目保持一致。对于补贴拖欠问题,袁爱平强调,财政部应严格落实国家既往确定的支持政策,积极统筹国家和地方各类资金,优先足额拨付纳入国家前七批补贴目录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拖欠资金。同时,他还认为,国家能源局应加快制定生物质发电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政策,鼓励生物质能非电领域应用技术革新与示范,提升生物质发电项目经济性和产品附加值,减少补贴依赖。对此,李寅则建议,全面恢复农林生物质发电补贴的优先支付,保持农林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长期稳定,保持上网电量全额收购,缓收未收到补贴电价部分的所得税等。企业所得税按实际补贴到账金额结算缴纳,已投运项目尽快列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目录等。从生物质能的多样化应用模式的角度,李寅指出,要大力支持生物质能在清洁能源供暖领域快速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县域、农村地区,采用生物质能供暖可就地取材,利用秸秆、畜禽粪污和有机生活垃圾,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可很好地解决县域、农村清洁供暖难题。此外,从生物质能的环保属性出发,袁爱平表示,生态环保部应综合考虑生物质燃料特性差异、污染物排放特征、协同控制技术及减排综合环保效益等,加快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质发电专用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质发电全生命周期是净零碳排放,不应单纯参照一般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质能长期以来都在默默地向前推进发展的脚步,国内各个城市之间也在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未来,有机生活垃圾的能源化和资源化利用,将是生物质能细分领域中的下一个蓝海。生物质能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甚至有可能将其作为调峰电源进行改造,如果电力市场发展得足够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也能助其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补充:2020-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利用产业分析

1.生物质能资源储量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有机废水和废渣等。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利用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每年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约相等于4.6亿标准煤。其中农业废弃物资源量约4亿吨,折算成标煤量约2亿吨;林业废弃物资源量约3.5亿吨,折算成标煤量约2亿吨;其余相关有机废弃物约为6000万吨标准煤。农作物秸秆: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共同组织各省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终期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为9.0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1%。从“五料化”利用途径看,秸秆肥料化利用量为3.9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43.2%;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7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8.8%;秸秆基料化利用量0.4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4.0%;秸秆燃料化利用量1.0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1.4%;秸秆原料化利用量0.2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2.7%。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渐入佳境。林业剩余物和能源植物:截至2019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实现了30年来连续保持面积、蓄积量的“双增长”,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木质纤维原料。包括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等,总量约有3.5亿吨。二是木本油料资源。我国林木种子含油率超过40%的乡土植物有150多种,其中油桐、光皮树、黄连木等主要能源林树种的自然分布面积超过100万公顷,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还可年产100万吨以上果实,全部加工利用可获得40余万吨的生物柴油。三是木本淀粉植物。如栎类果实、菜板栗、蕨根、芭蕉芋等,其中栎类树种分布面积达1610万公顷,以每亩产果100公斤计算,每年可产果实2415万吨,全部加工利用可生产燃料乙醇约600万吨。这些丰富的林业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为林业生物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可利用空间很大,可为缓解国家能源危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生活垃圾:2010年以来,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2019年超过2亿吨,达到2.04亿吨,同比增长6.81%。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50%以上,焚烧设施建设能力要达到59.14万吨/日,占建设任务的比重达54%,新建规模达到35.62万吨/日。生活垃圾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利用生活垃圾替代燃煤,在焚烧炉内进行燃烧、发出热量并产生蒸汽,既可发电,也可热电联产或直接供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既处理了生活垃圾,又节约了国家的不可再生能源--煤或燃油,还能弥补我国电力的不足。截至2019年底,在各类生物质能中,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占生物质发电装机总容量的53%,排名第一。2.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生物质能利用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51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520万千瓦(含广西自备生物质电厂)。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新增装机8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57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138万千瓦;沼气发电新增装机8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83万千瓦。2020年上半年,生物质发电量达到6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3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8%;农林生物质发电24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沼气发电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均保持增长势头。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为303.8万千瓦、272.6万千瓦、209.1万千瓦、206.3万千瓦和199.9万千瓦;新增装机较多的省份是广东、江西、河北、广西和山西,分别为26.3万千瓦、18.7万千瓦、13万千瓦、12.4万千瓦和11.1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山东、江苏、安徽和浙江,分别为76.4亿千瓦时、74.2亿千瓦时、59亿千瓦时、52.8亿千瓦时和51.6亿千瓦时。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建议(1)充分利用现有农林剩余物资源为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应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生物质资源以突破生物质资源供给的瓶颈,提高生物质能源产品的附加值。为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要充分认识,了解不同生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变化规律,对不同生物质资源采用不同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其生物质能源潜力,从而使得生物质资源可以高效的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产品。为充分利用现有生物质资源,还应当寻求多种技术手段并用,辅以运用生物技术手段,走出传统作物的种植“禁区”,探究能源植物无土栽培的可能性。通过生物技术的运用,在人工环境下培育出性状更优良的生物质资源作物,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生物质资源。同时,应升级能源植物培育模式,激发农户种植能源植物热情,政府、企业、银行、农户进行协同合作,企业与农户签订生物质资源收购合同后,政府为农户提供补助及背书使银行愿意为农户放贷,方便农户进行种植作物原材料的购买,此外企业还可适当对农户提供相应的培育技术支持。生物质能源企业可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兼并生产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企业,以保障充足生物质资源供应,使得生产经营活动稳步有效的进行。(2)生物质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未来能应用于生物质能源产业生产的生物质资源可以包括各类有机废物及边际土地资源等。当前,我国对于生物质资源总体评价明显不足,对生物质资源总体状况进行评估,完成对边际土壤的资源潜力评估,加大对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的研究评估有助于实现生物质资源多元化发展。就能源产品而言,可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直燃发电、成型发电、混燃发电等发电方式,实现多种可燃气、燃料乙醇的生产,把农业废弃物生产沼气的思想深入农户,使农户直接应用生物质能源。从而实现从生物质资源及能源多元化的角度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持续发展。

生物质资源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源头,在明确“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前提下,发挥边际土地生物质资源潜力后,生物质资源来源十分广泛。对不同生物质资源所创造收益做分类统计,综合运输成本、信息交流成本等多种因素,对不同资源创造的效益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最利于生物质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资源,同时对效益低下的生物质资源谋求改善方法,以此进一步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持续发展。

(3)提升生物质能源产业研发能力技术投入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要提高生物质能源产品附加值,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就要加大产业的研发能力,研发能力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核心能力。为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支持的持续性,要保障产业内有源源不断的有效研发,为此政府及企业可以增强对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置经济激励政策鼓励研发创新。企业及政府可以设立服务于技术发展的专项基金,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同时注意提升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此外,在关注研发能力的提升及投入时,要增强对研发成果及研发人员权益的保护,树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注重对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严惩偷用、盗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实现技术水平的飞跃,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持。

原标题:“十四五”时期生物质能市场潜力加快释放 未来产业规模将有望达到5000亿元

来源:中国改革报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