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原院长:废钢炼钢可在全国“撒开做”,报废车将是重要来源

2021年06月25日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21日在“全国钢铁行业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视频演讲时表示,尽管中国钢铁年产量达到10亿吨级,但钢铁业所面临的气候、环境挑战甚至比当年的“提高产量”“成为世界钢铁大国”等还要大。

建国以来,中国钢铁业经历了从“缺铁少钢”到全球第一的巨变。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仅用47年就成为全球第一产钢大国,至今连续25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位,创造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

不过,在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中,钢铁行业占比近15%,排名第二。与绝大多数行业相比,钢铁业实现碳中和的挑战无疑更为艰巨。

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王利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已经接到越来越多的车企,特别是欧洲车企提出减碳的诉求。“假如说我们到时候提供不出低碳的汽车钢板,有可能就被约束在外”,王利说,所以,低碳发展是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徐匡迪指出,在炼钢时更多使用废钢,由长流程工艺向短流程工艺转换,是钢铁业走向碳中和的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案。这与中国钢铁业的特点有关。

他解释说,中国的钢铁工业与日本以出口为主的钢铁业不一样,与美国以军备扩充为主的钢铁业也不一样。中国钢铁工业的支撑主要是有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口占比不到10%。

目前,徐匡迪说,中国钢铁工业90%靠长流程,也就是以铁矿石加焦炭、石灰石进入高炉,炼出铁水,进入转炉炼成钢水,再经过连铸浇成钢坯,连砸成材。而长流程炼钢无论是碳排放还是能耗都非常高。

美国钢铁业的长流程只有约30%,剩下70%左右都是短流程的,用废钢生产钢产品。短流程主要是融化和精炼,去掉了“还原”这一能耗最大的部分,碳排放量也大减。

不过,想要在炼钢当中大量利用废钢,除了采用短流程工艺外,还需要有足够的废钢资源。徐匡迪表示,美国的工业化进入第三个百年,所以其社会废钢积蓄量很大。

而目前中国一些地方面临废钢不够用的问题。徐匡迪认为,中国到本世纪中叶也会出现大量废钢积蓄。现在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已经出现这个问题,其中报废汽车回收可能是重要的废钢来源。

在徐匡迪来看,未来一些民营企业可能专门从事这个行业:把社会上的废旧钢铁收回来,白天的时候将其破碎,挤压成块,到晚上时候开炉炼钢,利用峰谷电价,节能减排。多数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都走的这条路。

徐匡迪说,这是钢铁业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案,很现实可行,可以在全国“撒开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也在此间表示,钢铁工业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行业。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走向绿色生态是现阶段的新任务,也是成为世界钢铁工业引领者的关键。他认为,这个任务需要融合新型的实用技术,特别是新型信息技术来完成。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