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研究报告发布:电动汽车成共享出行主力军

2021年07月13日

日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滴滴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践行绿色交通 引领低碳出行》研究报告。

《报告》称,共享出行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关键应用场景之一。截至2020年底,仅滴滴平台累计注册纯电动汽车就接近120万辆,占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的30%,相当于我国每10辆电动汽车,就有3辆在滴滴平台注册。汽车电动化对数字出行的减排贡献最大,2018年以来共计减碳239.8万吨,全平台占比47.8%。

近年来,数字出行基于绿色、共享理念,通过数字科技手段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和数字化服务能力,在助力 “碳中和”方面作用突出。该《报告》将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的路径概括为“1+3”模式, 其中“1”是指以“共享出行”理念引领低碳出行方式,为用户提供共享单车、拼车、电动汽车等绿色出行服务,绿色出行方式带来的减碳效应相对具体、可量化;“3”是指以“反向定制”升级绿色交通体系,以“共建共享”普及绿色基础设施,以“科技赋能”搭建绿色交通体系。

在政策引导和数字出行的带动下,我国包括步行、自行车、电踏车(助力自行车)、电动两轮车在内的慢行交通不断发展,共乘出行、电动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逐渐普及,碳减排效应显著。《报告》以滴滴为例称,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滴滴通过发展共享单车/电单车、拼车、顺风车业务,推动网约车电动化转型,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绿色自由、便捷高效、轻松连接的生活新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帮助用户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01.5万吨。平台年均减碳量154万吨,约相当于21.7万人口一年的碳排放量,或1.29亿棵树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或94.5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数据显示,滴滴共享单车单均里程 2.36 公里,共享电单车单均里程 3 公里以上。2018年以来,单车和共享单车业务共实现减碳74.8万吨,全平台贡献率15%;拼车和顺风车共实现减碳186.8万吨,全平台贡献率37%。

《报告》指出,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约10%,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业碳排放中的占比约80%,且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道路交通为主的交通行业绿色化转型势在必行。数字出行为公众提供更环保、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体验,帮助用户实现绝对可量化的碳减排的同时,还可以基于数据和技术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绿色转型,配合政府普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助力城市绿色综合立体交通网搭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相比直观可见的减碳效应,这些“外溢效应”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更为深远。

来源:互联网资源循环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