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催化新蓝海!2025年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
2022年01月18日“十四五”时期,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从部委到地方正积极布局,在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七大重点领域,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催化下,绿色产业有望持续开辟增长新蓝海。根据相关部署,2025年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速
当前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正加快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政策部署将进一步加码升级。
12月20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2022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示范应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文明确,将在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强化能效约束,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实施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能效水平。
面向“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12月3日,工信部对外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在产业结构方面,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在节能降碳方面,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绿色制造方面,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在循环经济方面,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在技术变革方面,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变革。
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同步,面向“十四五”时期,从部委到地方将进一步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地方也积极展开布局。例如,《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陕西将加快编制《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以绿色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是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壮大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既可以提升工业竞争力,也可以为交通、建筑、农业、通信等各行业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表示。
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7.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过55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1%。
尤勇透露,“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重点围绕发展绿色环保技术装备、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三方面展开部署,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增强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引导绿色消费,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
需避免低端重复建设
在业内看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举措,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精准支持,同时也要避免低端重复建设。
“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表示,下一步要加强技术研发,打造形成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等之间的联动衔接,形成分工合作、协同创新的生态链。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资金渠道,满足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霍鹏表示,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融合创新水平,加大新能源产业、绿色能源技术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担保机制、实施投贷联动。瞄准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研发和运用风险性较高、项目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积极探索更为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式手段促进产融绿色发展合作,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的培育和应用。
在加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也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毛涛建议,立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防止一哄而起,对于不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地方应及时叫停项目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无序竞争。同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新的发展优势。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源再生杂志社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资讯- 发改委: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 2024年09月27日
- 家电“以旧换新”后,旧的去哪儿了? 2024年09月26日
-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2024年09月25日
- 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2024年09月24日
- 各地最新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利好,建议收藏! 2024年09月23日
-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09月12日
- 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实施细则发布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09月10日
- 从全球来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24年0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