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
2022年10月19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面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征程。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北上南归的短鼻家族一头未满周岁的小象和哥哥姐姐们玩得正酣。十年来,我国野生亚洲象增长近百头,总数已超过300头。
在瓯江源头百山祖国家公园里,封山育林、涵养水源,曾经仅有3株的国宝百山祖冷杉成功野外繁殖4000余株,森林生态系统加速修复。
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近3万个小巧多样、舒适宜游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绵延的健身步道将绿地、水系等串珠成链,让城市更健康、更宜居。
像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在今天的中国随处可见。而在十年前,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就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十年间,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走遍长江上中下游,他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赋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考察黄河沿线九省区,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下规矩、划定红线。
十年间,从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到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这十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绿色发展撬动效能之变。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长2.1倍,开发和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增量有三分之二来自于清洁能源。
美丽中国建设落到实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中国,天更蓝了。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平均每个城市增加了23个蓝天。我国空气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成为改善最快的国家。
水更清了。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到84.9%,比2012年提高23.2个百分点。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地更绿了。截至202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必将引领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继续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资讯- 发改委: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 2024年09月27日
- 家电“以旧换新”后,旧的去哪儿了? 2024年09月26日
-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2024年09月25日
- 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2024年09月24日
- 各地最新再生资源回收相关利好,建议收藏! 2024年09月23日
- 河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09月12日
- 以能源转型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实施细则发布 2024年09月11日
- 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09月10日
- 从全球来看,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24年09月10日
